近日,广韶高速改扩建项目(南段)完成全线首次交通导改、钟落潭站智慧化升级改造两大工程节点,为项目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车流大“迁徙”
全线首次交通导改顺利完成
10月10日下午4点30分,在项目交通导改路段现场,伴随着警车的提示鸣笛声,车辆有序通行,标志全线首次大规模交通导改任务完成,正式迈入“左幅双向通行,右幅封闭施工”的新阶段。

项目首次交通导改路段现场
不同于新建高速公路,改扩建工程的最大特点是“边施工、边通车”,因此需要在不同阶段灵活实施交通导改,将现有车流科学引导至新旧路段交替通行,既保障主干线畅通,又为工程建设大干快上释放出更多施工作业面。
面对导改路段长、路况复杂等挑战,项目团队联合交警、路政、营运等多部门反复优化方案,科学安排施工时序,保障公众出行,为工程建设“抢”出宝贵时间。
当天下午,现场指挥一声令下,施工人员迅速移除导改口处的水马、交通锥等临时设施,在交警、路政车辆压速引导下,仅用15分钟便将往湖南方向行驶的车辆转换至左幅新扩宽车道通行。

施工人员正在渠化交通
本次选取连续10公里路段进行导改,仅设置2个导改口,减少了交通转换次数,避免频繁变道,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出行的便利性、舒适性和安全性。
焕新启用
钟落潭站完成智慧化升级改造
历经近4个月施工,广韶高速钟落潭站于10月10日完成智慧化升级改造,正式投入运营,成为该路段首个建成投用的智慧收费站。

首批车辆缓缓驶入钟落潭站
钟落潭站是连接G105国道的重要交通枢纽,改造后采用“3进5出”8车道布局,全新构建集自助车道系统、ETC特情自助处理、移动收费终端、远程值守系统等11个细分场景于一体的智慧收费体系。
相较于旧钟落潭站,自助车道系统采用无人化操作,可自动识别车型、车牌信息。对于没有安装ETC的司乘人员,可通过触摸屏或语音指令,自助完成发卡、缴费等操作,同时支持多种支付方式,通行体验更加“丝滑顺畅”。为高效处理ETC特情,钟落潭站在出口设置自助终端设备,当车辆出现ETC交易异常时,车主可在自助终端设备上使用ETC刷卡、扫码支付或由后台人员远程辅助,复杂特情则由现场人员处置。
此次改造的最大亮点,是在进口与出口处分别设置了2台人工智能机械臂式发卡机与收费机,这也是该设备在广东省内高速公路的首次应用。
该设备集成雷达与视频感知系统、机械臂运动系统,结合AI视觉识别技术,形成车辆空间三维坐标,实现“递卡到手”的精准服务。当没有安装ETC的车辆驶入车道后,机械臂可自动识别车辆位置,通过上下移动和伸缩机械臂,精准将通行卡递送至司乘手中。这项技术实现了发卡与收费的全流程智能操作,大幅提升了通行效率。

机械臂“伸手”将卡递给驾驶员
当前,除实施交通导改、收费站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外,广韶高速改扩建项目(南段)瓦窑岗特色服务区建设、路面工程施工及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等工程也正在全面推进中。
下一步,项目团队将抢抓施工黄金期,合理优化施工安排,以点带面推动项目整体建设,全力以赴完成年度目标任务。
项目介绍
广韶高速改扩建项目(南段)是广东省“十四五”重点建设项目,全长72.6公里,由双向六车道改扩建为双向十车道,计划2027年建成通车。项目建成后,将进一步缓解京港澳高速公路交通压力,对增强粤北与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、助力省“百千万工程”实施具有重要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