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粤海控股集团充分发挥主业优势,锚定打造“水业为本、制造当家、湾区担当、世界一流”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企业愿景,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积极践行国家战略,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,标志性打造“三大水利工程”,高质量构建“五大控制”管理体系,探索出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智慧建管新模式。

三大工程
扛鼎湾区水网,书写水利答卷
粤海控股集团以“超前谋划、科技引领、民生优先”为原则,全力推进三大水利工程建设,加快构建广东省“五纵五横”水网主骨架。
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(以下简称“珠三角配水工程”)全长113公里,总投资约354亿元,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长距离有压调水工程。2024年1月30日,该工程提前半年通水,同年6月1日正式向沿线受水地区供水,节省投资约20亿元,进一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、生态安全。

珠三角配水工程盾构掘进阶段施工场景
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(以下简称“环北广东工程”)全长490公里,总投资约615亿元,计划2031年通水,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引水流量最大、输水线路最长、建设条件最复杂、总投资最高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。该工程地心泵站主水泵创造性采用长短叶片转轮,测试原型效率达94.46%。截至目前,该工程全线24台盾构(含TBM)累计始发21台,累计完成投资158.3亿元。

环北广东工程PCCP管吊装现场
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(以下简称“粤东二期工程”)全长72公里,总投资约101亿元,计划2026年通水。粤东二期工程强化技术支撑,目前已成功应对深度达88.5米的超深地连墙施工、1.3公里超长距离硬岩顶管顶进等挑战。截至目前,该工程全线16个盾构区间(含TBM)全部实现贯通,累计完成投资70.6亿元。

2024年9月29日,粤东二期工程“粤东3号”盾构机顺利始发
五大控制
筑基匠心工程,淬炼粤海品牌
粤海控股集团以“五控筑基、匠心筑梦”为核心理念,致力于打造具有粤海特色的质量、进度、成本、安全、廉洁“五大控制”工程建管品牌。
以打造“优质工程”为目标开展质量控制
粤海控股集团在前期阶段引入技术咨询单位,提高设计质量;施工阶段穿透式监管,对首件工程产品开展工艺试验,检验合格后以首件工程产品为基准对施工进行指导和监督,对参建单位进行质量考核。
以“零延误”为目标开展进度控制
在计划管理上,粤海控股集团建立“四级计划”动态预警机制,通过“高位推动+外部咨询”加快前期工作进度,协同参建单位总部建立驻场督导、定期会商机制做好合同履约。
以“不超概”为目标开展成本控制
粤海控股集团在前期阶段提前介入优化方案,从源头降低成本;招标阶段充分调研、合理划分标段,降低施工推进风险;施工阶段“静控动管”,引入设计和造价专业服务团队,强化全周期成本管控。
以打造“平安工程”为目标开展安全控制
粤海控股集团构建“1+N”智能安全管控体系,建立项目应急指挥中心,推行“有工作面就有现场监管”的安全网格化管理手段,运用“感知设备+AI”形成风险管控“一张网”。
以打造“阳光工程”为目标开展廉洁控制
粤海控股集团坚持事前预防“抓早”、事中监督“抓小”、事后治理“抓深”,推行中标预警谈话、签订廉洁承诺、廉洁考核一票否决,严防“靠工程吃工程”。

粤海控股集团“五大控制”工程建管品牌
智慧水利
数字孪生赋能,定义未来水网
粤海控股集团积极响应水利部号召,将数字孪生技术全面融入重大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,构建长距离深埋引调水工程建设管理全要素感知体系,相关经验分别于2020年、2022年入选水利部科技创新推广项目。
珠三角配水工程创新融合BIM、GIS、“云大物智移”等信息技术,构建工程建设“超级大脑”,实现对安全质量管理的辅助决策。
通过2900多台监测设备、8千多个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,结合AI分析、视频抓拍等技术,有效预警施工风险和安全隐患;
建成水利行业首个基于5G的质量检测信息管理系统,累计检测样品28万组,实时监测全线6万多束预应力钢筋、近50万次张拉;
利用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充水过程预演,及时预警关键节点,确保“安全、快速、节能、优质”供水。

珠三角配水工程数字孪生系统

珠三角配水工程智慧建管项目获2023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
未来,粤海控股集团将深化“五大控制”体系,建设、运营好“三大工程”,探索智慧水利新路径,为全国水利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